小满的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,但还未成熟,只是小满,还未大满。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、潮湿天气即将来临。
所以,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做好“防热防湿”的准备,要注意哪些问题、遵循哪些基本的原则呢?
原则一:清热利湿、生津止渴
因人体在夏天出汗较多,津液消耗多,所以夏天应注意补充水分,多食清热生津止渴的食物,如冬瓜、黄瓜、西红柿、芹菜、黑木耳、胡萝卜等,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,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、清暑化湿。湿热困脾,易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。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,脾喜燥恶湿,脾胃升降失职导致腹胀、纳呆、泄泻等症状,饮食宜清淡、甘凉之品,食物上可选紫米、赤小豆粥,以清热利湿、健脾和胃。
原则二:清心祛暑、清热解毒
中医认为,夏为暑热,夏季归于五脏属心,适宜清补。而心喜凉,宜食酸,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,之外可适当多食些李子、桃子、橄榄、菠萝、芹菜等。中医注重天人合一,阴阳互补,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,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。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,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。
原则三:健脾养胃,补气益阴
进入夏季,天气炎热,人体消耗增大,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,另一方面因暑、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,胃肠功能紊乱。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,以汤、羹、汁等汤水较多、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、易消化的膳食为主,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。同时,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、油煎的食物,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,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。如某些人已有疰夏、伤暑、暑湿、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,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,注意针对性,辨证用膳,或补脾肺,或气、阴双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