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万物复苏,春暖花开,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春季传染病传播快,防控措施不当极易引起暴发流行,严重危害群众健康,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。如流感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麻疹、风疹、水痘、手足口病等疾病,这些病都有发热、咳嗽、头痛、全身不适等类感冒样症状。为了加强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,提高我院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能力,减轻或消除传染病的危害,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,我院感染科组织培训了传染病专题讲座。现介绍春季常见传染疾病及其预防控制措施。
1.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感冒病。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大致相似,亦有部分患者全身症状较普通感冒重,如见持续高热、头痛、肌痛、全身疲软无力等症。部分患者病程迁延,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。老年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易出现下呼吸道合并症,以及心肌炎、肌炎、脑炎等并发症。
2.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,俗称"大嘴巴",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。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。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将病毒传染给他人。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,尤以5-15岁患者较为多见,2岁以下、40岁以上很少发病,病程一般在两周左右。冬春季为高发季节,但全年都可能有病例发生。
腮腺炎患者除了发热(38℃左右)、一侧或两侧腮腺肿胀、有触痛、吃饭嚼东西有点疼痛外,两侧下颌及颌下腺、舌头下面的舌下腺也可能肿大,少数病人的胰腺、大脑、肝和心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。如果合并睾丸或卵巢发炎,还可能造成不育症。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重症患者还可能发生呼吸、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。
3.麻 疹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约90%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,近几年来有向大年龄组发展的趋势,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以冬末春初为多。
临床上以发热、上呼吸道炎、结膜炎、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;传染性极强,在人群密集的学校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。
4.风 疹
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以低热、上呼吸道轻度炎症、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、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,好发于1~5岁小儿。
5.水 痘
水痘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。潜伏期为10~23天。婴幼儿多见,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痂疹为特征。冬春两季多发,其传染力强,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。一次发病可获得较高的免疫力。
6.猩红热
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(也称为化脓链球菌)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其临床特征为发热、咽峡炎、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。少数患者患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、肾、关节的损害。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,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。多见于小儿,尤以5-15岁居多。
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,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。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。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由于本病毒不耐热、对干燥抵抗力弱,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。人群普遍易感,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,无交叉免疫,故猩红热可再感染
二、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也是春季常见传染病之一,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,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,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
手足口病是急性起病,发热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,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,疱内液体较少。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。多在一周内痊愈,愈后良好。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,如: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。少数病例(尤其是小于三岁者),病情进展迅速,在发病1-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、脑炎(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)、脑脊髓炎、肺水肿、循环障碍等,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,可致死亡,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。
具体防控措施:
1、定时开窗通风,可用食醋喷洒或熏蒸进行室内空气消毒,个人用品、毛巾、牙刷、餐具应定期消毒或更换。
2、按时接种疫苗: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,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。
3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:保持工作、生活场所卫生。饭前便后及外出归来一定按六步洗手法洗手,注意咳嗽礼仪,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,不随地吐痰,卫生用品切勿混用。
4、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免疫力。
5、生活规律、劳逸结合,保证睡眠。
6、衣、食细节注意:适时增减衣服,合理膳食,易清淡、高维生素、多食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禽、蛋、大枣、蜂蜜新鲜蔬菜、水果、戒烟限酒,多饮水。
7、切莫讳疾忌医:身体如有不适及时就医,特别是发热皮疹等症状,应尽早明确诊断,及时治疗,如有传染病情况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以免暴发流行。
感染科 孔洁